超碰在线a|wwwproncom|久久中文高清|草逼网123|青青青操

您好!歡迎您來到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 高端培訓!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動態-新聞動態

專訪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帶著責任感為教育鼓與呼

發布日期:2018-05-23 點擊次數:1143次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要點燃一把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不斷發現自我、超越自我,這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1個年頭,教育一直是黃震關心牽掛的議題,他的提案包括高校招生改革、博士生待遇、在線教育、職業教育、高校管理、教育改革等教育領域內容。教育,在黃震心中有著千鈞重的分量,他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振興改革中國教育鼓與呼。
 
    培育正確成才觀,解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困境
 
    記者:這些年,您持續關注教育問題,引發人們對于教育問題的深層思考。這是出于一種怎樣的機緣?您認為當前教育領域存在的最大矛盾是什么?
 
    黃震:我關注教育話題,不僅是因為教育事關國計民生,我對此有很深感情,也與個人工作經歷有關。我在大學從教已有整整30年,特別是2010年至2013年,我作為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分管人才培養工作,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等,崗位工作讓我去研究和思考教育中的諸多問題。關注教育成了一種慣性。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具體到教育領域,當前的主要矛盾應該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是多方面的,包括區域不平衡、城鄉不平衡、校際不平衡、人才培養結構不平衡等,“不充分”則包括我國教育思想、成才觀發展不充分。
 
    記者:如何看待當下成才觀發展的不充分?
 
    黃震:成才觀直接關系到人們要追求什么樣的教育。在許多人看來,人才就是學歷,學歷越高,人才越拔尖。上大學、上名牌大學成了“華山一條路”,千軍萬馬過高考這座“獨木橋”。這種成才壓力層層傳遞下來,要進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小學乃至最好的幼兒園,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領著孩子到處補課,學校不斷給學生加壓布置超重課業,“減負”減不下來,根子在于這種畸形的成才觀。
 
    在這樣的畸形成才觀影響下,院校忙著升級,重學術人才而輕技術人才。一方面許多碩士、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業招不到高級技工類人才,院校的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為職業教育正名,構建國家資格框架
 
    記者:您認為理想的職業教育是怎么樣的,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黃震: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特點是從學歷社會走向資格社會。在德國,每年有70%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繼而讀大學的道路,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受過良好培訓的手工業者和技術工人與教師、工程師一樣受到社會的尊敬,技工工資高于全國平均工資。
 
    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吸引力不強、發展理念相對落后、基本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依然存在,高素質一線技術工人短缺,已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瓶頸。轉變成才觀念,全社會要大力宣傳“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成才觀,每個人所做的事情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僅僅是職業之別,不存在尊卑貴賤。
 
    記者:您認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
 
    黃震:在人事、勞動、分配制度和社會評價體系方面,要努力營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各行各業人才成長的環境和土壤。建立國家資格框架,把基于認知的學歷資格證書與基于技能的職業資格證書加以融合,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等值。對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組部設置的人才計劃項目,不僅要有學術人才,還需要增加高級技能人才,形成高層次技能人才導向。
 
    此外,現行職業教育法是1996年頒布的,時隔20多年,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必要加以修訂。依法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架構,明確各級政府職責,規范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各級政府應將職業教育納入產業和經濟發展規劃,加強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基本建設、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超前布局培養新興產業高技能人才,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互聯網+”推動教育創新
 
    記者:您認為教育應如何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加強學生思政工作?
 
    黃震: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獲取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知識獲取渠道更加靈活與多樣化。今天的學生是與網絡共生的數字原居民,“移動中”“拇指上”是這一代人獲取信息與學習知識的主要行為特征,他們上網找自己想看、想學的東西。
 
    因此,我們的學生思政工作,在手段上,必須加大教育信息化、數字化力度,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翻轉課堂,混合式教育,做到入耳、入腦。在內容上,必須要貼近青年一代,做到入心、入行,做好學生的價值塑造和引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培養有家國情懷、志存高遠的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
 
    記者:您是國內最早探索混合式教育的學者之一,上海交大在這方面有怎樣的探索?
 
    黃震:我認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將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即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混合。
 
    以上海交大在“好大學在線”上的“數學之旅”和“數據庫原理與技術”兩門課的混合式教育實踐為例,學生課前線上自學慕課,了解必要的基礎知識,帶著問題與思考線下去課堂上課。教師做重點講解,開展互動教學,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辯論、體驗和領悟,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課后學生通過慕課復習,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學生反映,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習更自主、更自由,課堂更有趣,效果更好。教師不再是在講臺上居高臨下灌輸知識,而是傳道授業解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在這里,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互聯網+”正在促進高等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發生深刻變化,我們要高度重視混合式教育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創新的重要作用。

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基地—上海交通大學培訓中心是上海交大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干部培訓、企業內訓、總裁研修辦學機構,歡迎全國各地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聯系培訓合作。
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高層管理培訓中心 地址:上海交通大學浩然高科技大廈9樓
技術支持:上海良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網站備案號: 滬ICP備16032430號-3